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  发展
每日聚焦:立夏后气温上升,各种病原体和蚊虫滋生,疾控专家提醒提防这些疾病

时间:2023-05-16 18:17:29    来源:潇湘晨报

不知不觉,立夏已过,夏天已经悄悄来临。立夏之后气温上升,各种病原体和蚊虫滋生,人群户外活动增加,长沙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,立夏后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种传染病。

1.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(Cox A16)和肠道病毒71型(EV 71)最为常见。主要通过消化道、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,一年四季都可发病,以夏秋季节最多。多发于学龄前儿童,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。临床表现以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的皮疹、疱疹、溃疡为典型表现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预防措施:

尽早接种EV71疫苗。EV71为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常见病原体,接种疫苗能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风险。满6月龄的儿童,建议尽早接种,最好在1岁前完成接种。

做好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。游戏后、饭前、便后一定要彻底洗手。

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。

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(台面、门把手)、孩子的玩具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。

特别提醒,成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,因抵抗力强而较少发病,但会通过接触传染给孩子。因此家长也要养成先勤洗手的好习惯。

2.登革热

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。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,全身肌肉、骨、关节痛,极度疲乏,皮疹,淋巴结肿大。目前登革热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,亦无针对性疫苗。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,但部分病例可发展为重症,出现严重出血、休克甚至死亡。

预防措施:

预防登革热,清积水、灭蚊虫,防叮咬是关键。

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,如不用的花盆、瓶罐、轮胎、废弃容器(如饮料瓶、一次性饭盒)等;

种养水生植物(如富贵竹、万年青等)应每隔3-5天,换水洗瓶,清洗根须;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,室外尽量不使用托盘;

不能丢弃或需蓄水的容器,应加盖密闭或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。

使用蚊帐、安装纱门、纱窗等物理屏障,适时使用蚊香、电蚊拍、灭蚊灯等装备,或使用杀虫喷雾进行化学灭蚊。

市民到公园等户外场所应尽量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及长裤,并在外露的皮肤部位涂蚊虫驱避药物;

避免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。

3.猩红热

猩红热是一种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其临床特征为发热、咽峡炎、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。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,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但以儿童最为多见。目前没有针对性的疫苗。预防猩红热主要做好呼吸道防护和手卫生以及环境通风。

预防措施:

人群聚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环境大大增加了致病原的传播风险,在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不要长时间逗留;

学校教室、宿舍注意开窗通风,定期消毒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一旦有学生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,避免带病上课;

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,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,应少去人群密集场所,做好个人防护。

4.蜱传播疾病

5到7月是蜱虫的活跃期,也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高发季节。

在丘陵或山地旅行、生活和工作中,被蜱虫叮咬后,有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风险,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的人员也存在感染风险。

预防措施:

野外活动时,做好个人防护,应穿长袖衣裤,扎紧裤腿,裸露皮肤涂抹蚊虫驱避剂,避免在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,防止蜱虫叮咬。

一旦被蜱虫叮咬,千万不可生拉硬拽、强行拔除,要及时去医院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。

带宠物到户外活动时,除了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携带蜱虫之外,也要查看一下宠物的身上有没有携带蜱虫,避免把蜱虫带到家里。

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通讯员孙坤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